to top

改變自我

Alter Ego

利用價值觀抵抗同儕壓力

Using values to fight peer pressure

2022年9月18日 | 社交智能

改變自我

今天我邀請了 Geoffrey L. Cohen為大家分享他的「一週小貼士」。

一天,我12歲的兒子放學回家時,顯得垂頭喪氣。有個孩子一直在取笑他,於是他動手還擊了。事情不斷升級,直到他發現自己在操場上陷入一場肉搏,而旁邊的孩子在煽風點火。他知道,「這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

我對兒子感到很失望——難道我沒有把他教導成為更好的人嗎?當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說︰「有時候我更關心我的自尊心,而不是我自己。」

這種保護和增強自我意識的動機,便是心理學家所稱的「自我完整性」(self-integrity)

生活中充滿了能威脅自我完整的因素︰未能升職、被朋友冷落輕視等。儘管沒有實質的威脅,你的思緒也會轉向至可能存在的威脅︰也許我在下一場比賽會因受壓而表現失常;也許我會在大考中不及格;諸如此類。

即使我們的自我完整性只是受到短暫的威脅,我們也更有可能去順從那些認可我們的人——儘管他們的觀點是錯誤、輕率或令人討厭的。

我們可能認為,從事破壞性或反社會行為的人缺乏品德,是過往有紀律問題的壞分子。不過研究發現,情況往往並非如此。預測青少年不良行為最強的因素之中並非他們的態度,而是社會規範︰他們認為其他青少年(尤其是那些他們想要成為的人)贊同及認可些什麼。在這項研究中,最符合反社會規範的青少年,就是那些像我兒子一樣擔心不被接納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學校對於紀律問題的懲罰方式,尤其是停學,往往弊多於利,因為懲罰並不能讓青少年產生歸屬感。那麼有其他替代方案嗎?參與肯定自我的活動,可幫助他們接觸自身的核心價值,並在生活中以言行實踐出來。

不要草率地斷定︰一個人不良的行為反映了他不良的品格。

務要考慮一點︰不良的行為有可能源自一個人渴望擁有歸屬感,以及想被別人看見。幫助你生活中的年輕人去反思他們最珍視的價值觀,然後讓他們加入義工團體、運動隊伍及其他課外活動,使他們得以表達和將這些價值付諸實行。就以我的兒子為例,他熱衷參與體育學會,他在那裡學習並實踐勤奮努力、團隊合作的價值觀,又找到了自我完整性和歸屬感的強大來源。

帶著肯定與感恩,
Geoff

關於作者

Geoffrey L. Cohen著有《Belonging: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Connection and Bridging Divides書,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教育與商業組織研究James G. March教授。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