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可取的難度
Desirable Difficulty
當努力勝於輕鬆時
When effort is better than ease
2019年10月27日 | 恒毅力
當女兒Amanda年少還在上鋼琴課時,我會在樓上心不在焉地聽她在樓下練習鋼琴。
通常,她會非常擅長彈奏新曲開場的部份。但最終她會彈到一些她也不熟悉的段落。在那一刻,音樂變成了噪音。
當Amanda拼命彈奏困難的部分時,我不由得眉頭一皺,感到難堪。我敢打賭她也是這樣,特別是因為我們嘗試做未能做到的事情,所以顯得格外費力。
很快,Amanda就會停下來。然後她又會從頭開始——回到那個她覺得舒服容易的部分,當手指觸摸琴鍵時,產生的是音樂而不是噪音。
當我注意到Amanda花了太多時間重複流暢的小節,而非將時間用於她明顯覺得困難的地方,我會走到樓下,盡可能溫柔地提醒她回到困難的部分上去。
為什麼孩子需要有愛護他們的大人,來鼓勵他們克服認知科學家所說的「有益可取的難度」 (desirable difficulty)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學生經常誤解「這很難!」的感覺,代表「我一定學得不太多! 」但事實是,那些更需要努力的策略,比如自我測驗,而非僅僅重讀筆記,會產生更大更長遠的學習效益。困難是有益的……但並不總是每個人都想要的。
不要以為孩子避免努力是因為他們懶惰。相反,他們可能將努力的感覺,誤讀為未能取得進展的信號。
務要教導你身邊的年輕人,學習往往需要奮鬥。分享你也曾經感到困惑和沮喪的故事,以及在困難中堅持不懈如何較堅持一己之識,更能夠幫助你改善與進步。並且,當練習聽起來和看起來真的很糟糕時,告訴他們這些奮鬥的聲音在你耳中,是柔和悅耳的樂曲。
帶著恒毅和感恩,
Angela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