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因素
Fear Factor
克服尋求協助的尷尬
Overcoming the awkwardness of asking for help
2021年9月19日 | 主動性
今天,我邀請了Vanessa Bohns為大家分享她的「一週小貼士」。
曾經,我一天中最安靜的時段就是預留給學生的辦公時間,即使他們可以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與我會面。為什麼?因為沒有學生會在這段時間內出現 。
我清楚地公佈了何時我會有空、會打開大門,預備回答任何問題。我宣揚尋求協助的好處,並且告訴學生,教授是一項寶貴的資源,我們都希望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取得成功。
但我還是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上述的招數都沒有奏效。學生雖然知道獲得幫助對他們有好處,但是尋求幫助會讓人感到難堪、不舒服和尷尬。
當我們不能設身處地代入他們的處境,我們往往會忘記面對即將要向別人提問請教,會產生多大的焦慮。當他們更關注可能會失去的東西時,去告訴他們從尋求協助當中可以獲得好處是行不通的。
這就是為什麼研究指出,比起著眼尋求協助帶來的實際好處,去解決尋求協助帶來的潛在焦慮要有效得多。學生需要感覺到他們不是唯一在掙扎的人。他們需要相信不會因為獲得額外支持而受到負面批評。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的教學中,我要求所有學生在辦公時間至少與我會面一次,使尋求協助變得正式,成為常規。沒有人會感到被孤立,而且學生可以練習利用可用的資源,並看到身邊的同儕也這樣做。
不要以為知道有人會提供幫助,就等同知道可以放心去尋求協助。
務要記住要承認自己需要協助有多麼的困難。分享一個關於你克服猶豫並開聲向別人求助的故事。問問你的孩子,當朋友向他們尋求幫助時他們有何感受——他們樂意伸出援手嗎?告訴他們當學生在課堂以外向老師求問時,老師的感受是︰感恩自己能為學生帶來改變。
帶著感恩,
Vanessa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