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不評斷別人

Judge Not

不讓分歧導致蔑視

Don’t let disagreements lead to disdain

2021年9月12日 | 智慧的謙遜

不評斷別人

今天我邀請了Eranda Jayawickreme<為大家分享他的「一週小貼士」。

「我完全贊成幫助難民,但他們有些文化與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實在格格不入。」

這句話出自幾年前我在飛機上的鄰座乘客。他與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美國應否接納更多來自飽受戰火蹂躪的敘利亞難民?身為研究被迫流離失所人口該如何應對政治暴力影響的人,我對這個話題有強烈的看法。

當然,擁有一個心理學學位並不能使我成為專家,熟悉我居住地難民政策的複雜性。我無法快速背出統計數據,或針對安置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然而,當聽到鄰座的主張時,我的本能反應是去挑戰他,而且在內心深處去批判他。

為甚麼在這種情況下,會難以對我不知道的事情保持謙虛和誠實呢?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當我們認為與自己爭論的人具道德並值得信賴,我們更有可能考慮不同觀點;相反,當我們不喜歡對方時,就不太可能接納反對意見。爭論的內容不管道德、事實還是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討論對象的看法。

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爭論時會表現出戒心︰我們傾向將別人對自己觀點的批評,視作對我們品格的批評,因為這就是我們通常看待別人的方式。假如我想說服我的鄰座,來自敘利亞、阿富汗或其他政局不穩國家的難民在這國家都應獲得機會,也許我應該多聆聽、少批評。

如果可以重回那天,重演飛機上的那次對話,我會問︰「你認為我們應該幫助難民的原因是甚麼?你認為這個國家的難民政策中,有哪些做得對?」在當今極度分化的環境中,我覺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培養智慧的謙遜,並為生活中的年輕人樹立這些技能的榜樣。

不要相信當有人在某個議題上與你意見不合時,便反映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務要在出現分歧時,假設對方帶著良好的意圖。倘若你能退後一步,提醒自己對方並非壞人,你便能夠做到和而不同。

懷著謙遜和感恩,
Eranda

關於作者

Eranda Jayawickreme為美國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Harold W. Tribble心理學系教授,以及該校領導力與品格項目的高級研究員。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