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渴望歸屬

Longing to Belong

融入的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fitting in

2022年9月11日 | 社交智能

渴望歸屬

Geoffrey L. Cohen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同時是《Belonging: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Connection and Bridging Divides》一書的作者。他與我們談論如何幫助年輕人建立社交智能,以下為當中要點:

我們先從非常基本的問題著手︰為什麼社會歸屬感(social belonging)如此重要?

我們需要其他人才能生存。作為社交物種,我們已進化成對於自己是否被所屬群體接納成為其中一員變得非常敏銳,對歸屬感的需要已深植於我們的基因內。

你是怎樣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的?

在美國新澤西州長大的我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尤其在青少年時期,經常覺得自己有點格格不入。當你是一個局外人時,便會開始想知道︰究竟有沒有一個融入群體的公式?是否因為我穿的衣服、說話的方式出了什麼問題?當你開始找到屬於你的部落,開始覺得自己是當中一份子,擁有一個真正所屬的群體時,這是很奇妙的。我想,幾乎所有人在青春期都經歷過這種情況。

你是兩個青少年的父親。

是的,他們現在分別是19歲和18歲。

你的研究如何影響你培育他們的方式?

我的父親以前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很少流露個人脆弱的一面。所以我想︰噢,他是一名物理學家,這對他來說很容易。

我有意識地選擇不照他這樣做,而是清晰地表示,我們都會面對疑慮,都會有對自己身分與歸屬感感到不確定的時刻。

這就是我跟Greg Walton(譯注︰全名Gregory M. Walton,同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所稱的「歸屬不確定性(belonging uncertainty)」,指的是我們不能完全確定自己是否屬於一個團體。這會形成一種令人相當沮喪的思維,因為你總是想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這裡?」因此不論答案屬是或否,你都會仔細觀察環境去尋找線索,這樣便會分散了你在學習和成長方面的注意力。

你能給父母最重要的建議是什麼?

聆聽孩子的聲音。父母的本能是把信息灌輸給孩子,但當我們教訓或批評他們時,他們便會關閉自己不再發言。而我們也剝奪了自己去學習、彼此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青少年交談,而非他們喊話。然後你可以在更佳的位置,就像一名教練幫助他們度過當前的處境。當壞事發生時,他們會前來找你,你便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並克服它。作為家長,我花很多時間去聆聽孩子,並嘗試了解他們的想法與正在應對的情況。

假如我是一名家長,有點擔心孩子不太能融入,我能怎樣提供協助?我可以說什麼?

我會告訴孩子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初、高中的歲月只佔你們漫漫人生路中的一小部分。我回想在小時候,時間長河中一個細小而真實的時刻,也很容易讓我覺得它便是一切;但事實上,人生很漫長。事物總會有變化,也可以變得更好,而且你會成長,其他人亦一樣。

怎樣成長?你可以置身某些環境,在那裡可跟與你相似的人更容易建立關係。選擇一些興趣學會或其他地方,讓你有更大機會能遇到與你價值觀一致的人。

你能帶出最強而有力的心理訊息是︰你並不孤單。你所走過的路其他人也會經歷,這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情況可以好轉。伴隨著時間、努力與策略,事情將會變得更好——而我們亦將共同度過這一切。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