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小心空隙

Mind the Gap

善用提示改變壞習慣

Use cues to change a bad habit

2023年4月23日 | 主動性自我控制

小心空隙

今天我邀請了 Asaf Maza 為大家分享他的「一週小貼士」。

我的妻子Michelle帶著疲憊的眼神走下樓。她完全有理由感到生氣。

我是個早起的人,而她則是夜貓子,所以每天我都比她早起床。當我早上在廚房裡準備早餐,拿起平底鍋、碗和湯匙時,我往往會大聲關上櫥櫃門。

起初,我甚至沒有留意到自己發出的噪音,當Michelle向我提及起此事時,我立即決定要停止這些行為。但到了第二天早上,當我急著出門去教上午八點的課時,我完全忘了這件事。接下來的日子情況好壞參半。有時我會記得小心翼翼地關上每道櫃門。但更多時候,我會忘記。

我對自己很失望。為什麼我老是做錯呢?是我不夠在意嗎?

研究指出,我們經常低估了我們的行為受到習慣驅使的程度。這種誤判在美國尤其容易發生,因為我們的個人主義文化強調個人的能動性(personal agency)。相反,我們傾向於將行為解釋為有意圖的(intentional)。但在現實世界我們大部分行為都是在自動模式下發生,這種信念可能會導致爭執並傷害對方感情。

當我再次不小心把Michelle吵醒後,我們意識到指望我能奇蹟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列印了一堆小海龜的照片,並將它們貼在櫃門上。從那天起,每當我要關上櫥櫃,那些照片都會提醒我要以新生海龜般緩慢而溫柔的步伐關上櫃門。

不要假設人們的行為是故意的,甚至是粗心大意的。

務要停下來考慮一下,孩子或學生(甚或配偶!)即使有良好的意圖,卻可能出於習慣而做出一些惱人的事情。然後大家好好討論,你可以作出一些調整去引導行為的改變。不知道你們版本的小海龜照片會是什麼呢?

帶著感恩,
Asaf Mazar

關於作者

Asaf Mazar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