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與自己對話

Talking to Yourself

你是你的好友

You’ve got a friend in you

2021年1月24日 | 情緒智能

與自己對話

今天,我邀請了 Ethan Kross 為大家分享「一週小貼士」。這是關於腦中絮語(chatter)兩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2012 年,一名 14 歲的巴基斯坦女孩收到一個可以想像到最可怕的信息︰一個恐怖組織正密謀要殺害她。

她的名字叫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兩年後,她從面部的槍傷中恢復過來,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就在當刻,當她聽到自己生命遭受威脅時,她發現自己專注於內心的自我對話,嘗試弄清自己的處境。

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向內轉向(turning inward;譯注︰指一個人將注意力從外界轉向自己內心的過程)是一種常見的反應——但它往往會適得其反,不但沒有讓我們感覺變好,反而導致我們經歷內在的絮語。

腦中的絮語是指循環不息的負面思想與感覺,它把我們內省的能力化成了弱點,而不是一種力量︰我們擔心、陷入沉思,並且將事情災難化,而非想出明確的解決方法去改善情況。鑑於百年一遇的疫症大流行、種族問題(譯注︰指在美國 2020 年春夏期間五位非裔美國人因警察而被殺所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和極端政治兩極分化所帶來的動盪,人們自我腦海中出現絮語的情況變得更加普遍。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管理腦海中的絮語呢?其中一種有用的方法是抽離式自我對話(distanced self-talk)︰要使用自己的名字去指導自己解決困難,就像你為其他人提供建議一樣。馬拉拉本能地朝向這個方法︰在收到恐嚇威脅後,她立即(默默地在腦中)對自己說︰「如果恐怖分子來了,馬拉拉,你會怎麼做?」然後她回答了自己的提問︰「馬拉拉,就拿一隻鞋去打他……」

研究指出,指導他人去解決問題較幫助自己更為容易。抽離式自我對話正充份利用了這個想法。像與別人談話般與自己進行對話︰使用自己的名字或用「你」來去解決你的問題,這樣可以幫助你在壓力下表現更佳,並調節自己的情緒

這種做法甚至適用於兒童。當他們遇到問題時,讓他們想像如果他們化身成為超級英雄,好像蝙蝠俠或睡衣蒙面俠,會對自己說什麼(例如,「蝙蝠俠會怎麼做?」)。這樣有助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困難的任務時能更堅持,而這一方法對於較難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特別有用。

當你在奮力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不要用「我」或「我的」來與自己對話——這使你更有可能沉溺於自己的情緒,而非逐步去解決它。

務要退後一步。當你給予自己建議,就像你提供給朋友時,你就能把問題看作一個可以應付的挑戰,而非巨大的威脅——而這將推動你向前邁進。

帶著感恩,
Ethan

關於作者

Ethan Kross 是《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Chatter》一書的作者,他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教授,在心理學系和羅斯商學院任教。他同時是該校情緒與自我控制實驗室(Emotion and Self-Control Laboratory)的總監。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