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在我們內裡的人群

The Crowd Within

你最喜歡哪個「你」?

Which “you” do you like most?

2021年3月21日 | 情緒智能

在我們內裡的人群

受到心理治療先驅 Tim Beck 的啟發,這是三部分系列的第二部分。你可在此閱讀第一部分

Tim Beck 於今年夏天將踏入 100 歲之齡。

這位心理治療師徹底革新了治療心理健康疾病的方式,這些日子他在思考些什麼呢?

最近,Tim 和我一直就一個新的想法交流電郵,正如上週的「一週小貼士」中所提及,這想法解釋了為什麼「好脾氣」的 Angela 會從 Zoom 的家庭對話中神秘消失。

她哪兒去了?

而那個「壞脾氣」的 Angela 到底從何而來?

Tim 使用他名為「模式理論(Theory of Modes)」,來解釋我們的思想、感受和行為可以如此不同。其基本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發展出多種的「模式(modes)」︰不同的人格狀態——可以說是不同的自我——它們各自具有自己的目標、態度等。

好脾氣的 Angela 經常出現人前。在這種模式下,我渴望尊重別人的觀點,我亦會將疑點歸於別人。我的自我相當堅定。

但每隔一段時間,壞脾氣的 Angela 就會出現。在這種模式下,我渴望自己是對的,我希望其他人以我的方式去觀看事物。我的自我就像一隻沒有殼的寄居蟹。

乍看之下,這種對性格的看法似乎很荒謬。畢竟,善良的人不總是善良、耐心的人不總是有耐心嗎?

當然,成為具善良和耐心的人總有其意義。但無論你是誰、已經有多成熟,你的行為在不同處境下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不同信號在你身處的情況中,會觸發出不同的模式。

儘管 Tim 的「模式理論」相對較新穎,但於半個世紀前在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進行的一項經典實驗,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心理學家構思出一項計策,旨在識別助人行為背後的情境決定因素(situational determinants)。在這調查中,神學院的學生會在不知情之下,在前往預定的講座途中遇到一個需要幫助的陌生人。這一幕經過精心設計,那位演員「衣衫襤褸」,他「跌坐在門口,低著頭,閉著眼睛,動也不動。當學生經過時,那受害者咳嗽了兩次並呻吟著,依舊低著頭。」

究竟有多少神學院的學生停下來幫忙?

如果相信有足夠時間前往講座時,63%的神學院學生會提供幫助。相比之下,如果相信自己快將遲到而別人正在等候他們時,那麼只有 10% 的人會伸出援手。

總之,我們處於那一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處境。

當我處於最佳狀態時,我很慷慨和有耐心。這時我會去想,我所愛的人對我來說是多麼的美好,這讓我感到感恩和快樂。然而,我也可以變得自私和不耐煩。這時我就會想到,我認為其他人應該為我做、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就很容易被激怒。

不要低估自己在不同情況下,可以變得非常不同。正如 16 世紀的哲學家 Michel de Montaigne 曾經觀察到的︰「我們與自己以及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同樣的大。」

下一週,我會將 Tim Beck 教導你活出最美好一面的建議分享給大家,至於目前……

務要思考你願意哪一個自己,更常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邀請你身邊的年輕人也這樣思考。談論那些觸發你出現不同「模式」的情況,並注意隨之而來的想法和情緒。神學家 Howard Thurman 曾經觀察到︰「我們腦海的街道上充滿川流不息的交通。……」在這等待的時刻審視一下自己——我們是個怎樣的人」是多麼的好。

帶著恒毅和感恩,
Angela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


  • 認識正向教育更多

  • 對我個人生活有啟發

  • 對我教養孩子有幫助

  • 對我的教學工作有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