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確定
Values Affirmation
我們關心的是什麼
What we care about.
2019年2月24日 | 目的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見譯注)在1966年指出,「年輕人不應被過分要求。然而,我們亦需要考慮到一個事實——至少在今天這個社會富足的時代,大多數人沒有被過分要求,反而是被予以過低的要求。」
在弗蘭克看來,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推遲尋找生活目標和意義這一任務。
不過相對弗蘭克的年代,現今青少年的壓力明顯較當時的要大得多。當我想起多少個早晨我走下樓梯,發現兩個年青的女兒都已經醒來,一邊溫習一邊喝著第二杯咖啡,我不禁想知道,對她們要求更高是不是個好主意。
如果弗蘭克今天還活著,我相信他對這麼多年輕人的這些非常真實、痛苦的遭遇,定會寄予同情。可是,與其從他們繁忙的日程中刪去部分責任,我想弗蘭克大概會和藹地建議他們,重新排列事情的輕重緩急。
比方說,假如你在黎明前起床溫習準備考試,為了獲得更好成績,因而可以更佳成績結束這個學年,繼而進入一所更享負盛名的大學,日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不過在弗蘭克的眼中,這樣做對你並無任何好處︰「當一個人愈以享樂為目標,愈有可能得不著它。」
那要怎樣做呢?
我推薦一個15分鐘的活動︰首先從一個簡短的列表中,選取對你特別重要的價值觀,接著寫下這些價值觀對你重要的原因。
多數年輕人會選擇有關同理心的價值觀,如「與家人朋友的關係」和「仁慈與慷慨」,而非自我導向的價值觀,如「事業有成」。
換句話說,經過反思後,大部分年輕人意識到他們更關心自身與整個世界的聯繫,多於自己的考驗與磨煉。
在一項針對兩組不同青少年樣本的研究中,完成「價值肯定(values affirmation)」練習的人在之後的三個月裡,更明白、並在行動上更懂得回應他人的需求。這個效果在計劃干預前特別自我中心的少年人當中尤為顯著。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這個練習能夠激活大腦的獎勵中心,讓我們減少關注自身的個人需求,更多關注身邊的人。
不要以為做一對好父母就意味著要降低要求。事實上,要求孩子們為他人做更多的事,可能讓他們受益匪淺。
務要要求自己,還有你所愛的年輕人,反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這樣可讓他們正確地看待週五的考試、大學入學申請,以及其他諸多的擔憂。
帶著恒毅和感恩,
Angela
譯注︰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是一名神經學家及精神病學家,出生於奧地利的猶太家庭,於二戰期間曾被囚在納粹集中營長達三年之久,著有《活出意義來(Men’s Search for Meaning)》記錄營內生活及其中的心路歷程。
北山堂團隊想知道: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甚麼得著嗎?